进修生培养

这就是爱——在复旦儿科进修的经验分享

发布日期:2025-09-10

  如果不是那通邀请我来开分享会的电话,我完全没有察觉到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复旦儿科学习了半年了。我已经习惯了用“咱们复旦儿科”来称呼我们的医院,我已经把自己当做复旦儿科的一部分了。
  正如第一次在进修医生迎新会上,王艺院长嘱咐我们的:“你们来复旦进修,一是来学技术的,二是来教朋友的。”我在复旦儿科的半年时间中,在这家全国数一数二的儿童医疗中心中,近距离地接触到那么多的一流的专家教授,学习到那么多的一流的技术。说一句有点凡尔赛的话:“我有点吃撑了”。就像复旦儿科的院训中倡导的“团结、奋进、严谨、创新”,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这八个字。它就在复旦儿科的血脉中,它就在各个复旦儿科人的行动中。
  在这里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来自浙江金华市妇幼保健院的徐胜,专业是小儿外科。因为地方医院没有细分这么多亚专科,所以在申请的时候还多亏了协调,我才能在咱们复旦儿科认识了这么多的专家“老师朋友”。我一开始第一个科室是到普外科,在我们介绍自己的场合,郑珊老师跟我们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这句“谢谢”在我脑海中存续至今。正是这种对进修医生平等尊重的态度,让我们感受到了复旦儿科的魅力,也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老师们对我们指导的无私。我从一开始的不熟悉系统,复旦小白,到现在的复旦老鸟(呵呵,其实还不到这个级别,且让我临走前装一下吧)。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人提供了善意满满的帮助。孙松老师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我选择的进修导师。我要在这儿郑重地感谢他。正是他的包容,正是他的无私帮助,还有小伙伴章镛的帮助,还有其他众多小伙伴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复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来复旦前,我浏览了复旦儿科的官网,看到了各个老师的介绍,但它不够鲜活。现在我当面对面跟各个老师近距离接触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的魅力,他们真正是德艺双馨!松哥,复旦女生们评选出来的“男神”,在他帅气的外表里面有一颗无私的心,他永远是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他是小伙伴们最喜欢“打扰”的上级老师。淳姐,复旦的“最美医生”,在她美丽的外表下面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当她在积极鼓励短肠综合征的患儿家长不要放弃的时候,她也在用她精湛的技术给这些家庭永远的支持和信心。还有功哥,凯姐,大叔,董伯伯,请允许我在这里放肆一回用这么亲切的名称来称呼你们吧。因为你们的平易近人的态度,对疾病诊治认真的精神,让我这个进修生真正感受到了“学在复旦”。每次我在参加普外的周五的讨论和泌尿的周二的讨论时,我都感受到了作为医者的真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论是谁,畅所欲言,分各自的专业领域各抒己见。这是真正的学术盛宴啊。有时候我觉得在复旦学习的规培生们,实在是太幸福了,因为他们要在这种氛围中接受熏陶三年啊。每当在讨论会上看到郑珊老师、肖现民老师、董岿然老师,还有淳姐、凯姐、功哥,他们无私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我就感觉到了学科的凝聚力和不断向上的力量。这是传承啊!还有泌尿的方晓亮老师、张斌老师、汤梁峰老师等等他们这些泌尿外科的老师们,无论在讨论中还是在手术中都是将他们对疾病和手术的理解无私地分享给我。我十分感激。还有耿红全副院长,他说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临床可能在八小时内,但科研一定是在八小时外。”正是这种对医学的奉献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才是复旦儿科的真正精神财富。我就像一只掉进米缸里的米老鼠,感觉真是太幸福了,来对地方了!我在复旦获得了新生。无论是技术,还是科学精神,还有对孩子的爱。就像复旦儿科始终秉承的宗旨:“一切为了孩子!”
  我会把这份认真对待科学的精神从复旦带回去,把这个对儿童事业的热爱带回去!
  谢谢复旦儿科的老师们,谢谢复旦儿科!我将永远是你们的学生!
 

浙江金华市妇幼保健院 徐胜

Baidu
竞技宝APP下载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