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复旦儿科风湿科 ,作者吕倩影医生
医患交流,科普宣传
亲爱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是一种大家可能常常听到却不太了解的“超级维生素”——维生素D!你们知道吗?维生素D不仅仅对我们骨头有帮助,它还能帮助我们的身体对抗一些讨厌的疾病,比如风湿性疾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是怎样帮助我们的吧!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天然存在于少量食物中,并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通过人体内源性合成,当紫外线(UV)照射到皮肤时,触发维生素D的生成。
从阳光照射、食物和补充剂中获得的维生素D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必须在体内经过两次羟基化反应才能被激活。第一次羟基化在肝脏中进行,将维生素D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 [25(OH)D]。第二次羟基化主要发生在肾脏,生成有生理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 [1,25(OH)2D],也称为骨化三醇。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并维持足够的血清钙和磷酸盐浓度,以支持正常的骨矿化并防止低钙性手足抽搐(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导致痉挛和抽搐)。维生素D还需要参与骨骼的生长及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行骨重塑。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骨骼可能变得稀疏、脆弱或畸形。维生素D充足可以预防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软化症。与钙一起,维生素D还帮助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与风湿病的关系
注意!维生素D的本领远远不止帮助骨头成长,它还在保护我们的免疫系统,帮我们对抗一些棘手的风湿性疾病哦!
风湿性疾病听起来很复杂,但是大概说来,这一类的疾病都与免疫功能紊乱密不可分。而这恰恰也是维生素D发挥作用的地方。现有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对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多个组成部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例如:1,25(OH)2D 可通过激活抗原递呈细胞和活化的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所表达的维生素D受体来调节适应性免疫系统,抑制处于“亢奋状态”的 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帮助它们“冷静下来”;诱导活化的 B 细胞和浆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等等……
多项研究表明,患有儿童风湿病(例如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患有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这可能与疾病结果和发作有关。
那么,风湿性疾病患儿为什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呢?
1.户外活动减少:许多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患儿的活动量可能因此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导致接触阳光的机会变少。另外一些患儿需要减少阳光的暴露,而阳光照射是维生素D生成的重要来源;
2.药物影响: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常使用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维生素D水平降低。此外,某些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干扰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
3.饮食摄入不足:患儿可能因为疾病本身或长期服药导致食欲下降或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蛋黄、维生素D强化牛奶)较少,从而导致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
3.肾功能问题:有些风湿性疾病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而肾脏是将维生素D转化为其活性形式的重要器官。肾脏功能受损时,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可能受阻,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水平不足;
4.炎症及免疫系统影响:风湿性疾病常伴随慢性炎症,这种炎症状态可能会改变维生素D的代谢方式,使得体内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但供给不足。此外,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利用。
怎样监测和发现
维生素D缺乏?
1. 血液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这是最常用的检测维生素D状态的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医生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一般认为血液中25(OH)D水平低于12 ng/mL(30 nmol/L)表示缺乏;
2.骨密度检查: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查来监测维生素D缺乏对骨骼的影响;
3. 症状表现: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引起骨骼问题,例如骨软化症(成人)或佝偻病(儿童)。症状包括骨骼疼痛、肌肉无力、容易骨折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比如疲劳、免疫力下降、情绪低落等。
怎么补充维生素D?
一、晒太阳(最自然的方式)
紫外线B(UVB)能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生成。每天晒太阳10~30分钟,尤其是在中午时分,可以帮助身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温馨小tip:如果长时间晒太阳,还是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皮肤损伤哦~
二、通过饮食摄入
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以帮助补充日常所需。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
·鱼类:如鲑鱼、金枪鱼、鲭鱼、鳕鱼肝油等;
·蛋类:尤其是蛋黄;
·野生蘑菇:某些蘑菇在阳光下暴露后,能够产生维生素D2,比如香菇;通过紫外线处理的白蘑菇也含有适量维生素D;
·强化食品:一些牛奶、橙汁、谷物、豆奶等产品通常会添加维生素D。
·奶制品:牛奶和奶酪等也是维生素D的来源。
三、维生素D补充剂
当不能通过阳光照射、食物摄入获得足够维生素D时,宜额外补充维生素。那么,面对种类繁多的维生素D补充剂,我们应该怎么选?
问题1:维生素D2 和D3怎么选?
既往研究显示,相较于维生素D2,维生素D3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血清25(OH)D水平。因此,在2022年《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推荐优先选用维生素D3制剂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
问题2:维生素D、骨化醇、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分别是什么?
维生素D 是总称,分为维生素D2和D3,骨化醇(维生素D3)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维生素D(包括D2 和D3)都是无活性的,需要在体内通过2步羟化反应才能生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1,25-二羟基维生素D)也就是 骨化三醇。
阿法骨化醇是人工合成的维生素D类似物,即 1α(OH)D3,是指在 1α 位已预先羟化,而25位尚未羟化。因此,与天然的维生素D不同,它不需要在肾脏进行转化,服用后直接在肝脏中转化为活性形式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即骨化三醇)。
问题3: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选哪种?
(1)维生素D(主要指维生素D3)
用于日常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或纠正维生素D缺乏症。适用于儿童、成人、老年人等各类人群,尤其是维生素D水平偏低、骨质疏松或缺乏阳光照射的人群。
(2)阿法骨化醇
阿法骨化醇是一种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适用于那些肾功能不全或肾脏无法将25(OH)D转化为1,25(OH)2D(骨化三醇)的人群,如慢性肾病患者。也用于预防或治疗与维生素D代谢异常相关的骨病,如肾性骨病、佝偻病、骨软化症等。
(3)骨化三醇(1,25-二羟基维生素D)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主要用于那些肾脏无法有效地将维生素D转化为1,25(OH)2D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质疏松症患者,特别适用于需要快速调节钙水平的人群。
注意:由于活性维生素D可增加高钙血症风险,除上述情况外,通常不建议使用活性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
四、维生素D需要补充多少?
《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建议》从婴儿期到青春期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至少400 U/d。美国国家医学院(NAM)建议,≥1 岁的儿童和成人每天应摄入至少 600 IU 的维生素 D,以达到血清 25(OH)D 水平至少为 20 ng/mL(50 nmol/L)。然而,美国内分泌学会维生素 D 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每日摄入更高剂量的维生素 D,以达到血清 25(OH)D 水平至少为 30 ng/mL(0-1 岁儿童:400-1000 IU,上限 2000 IU;1-18 岁儿童:600-1000 IU,上限 4000 IU;18 岁以上成人 1500-2000 IU,上限 10,000 IU)。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和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需要两到三倍的维生素 D 才能维持相同的血清 25(OH)D 浓度 。此外,接受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需要增加两到三倍剂量的维生素 D 摄入量,因为糖皮质激素会导致 25(OH)D 和 1,25(OH)2D 的分解代谢增加。
五、维生素D补充越多越好吗?
美国国家医学院(NAM)推荐的适宜血清25(OH)D水平为20~50ng/ml(50~125 nmol/L),并认为血清25(OH)D>50 ng/ml存在潜在危害,如尿钙排泄增加,血清25(OH)D水平并非越高越好。
-END-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