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目前儿童肝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3.25亿人患有病毒性肝炎,其中儿童患者占比约10%。肝脏作为人体的"沉默器官",早期病变往往不易察觉。值此世界肝炎日,我们聚焦儿童肝病防治,帮助家长筑牢孩子的健康防线。
1
认识肝炎:孩子的肝脏怎么了?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学工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负责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解毒排毒以及调节机体免疫等。
肝炎就是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受到损伤,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转氨酶升高,甚至可发生肝衰竭、肝硬化。
2
揪出元凶:儿童肝炎的常见病因
儿童肝炎表现复杂,常常起病隐匿,无明显不适,容易被忽视。多数儿童常在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被发现。部分儿童在某些诱因作用下病情加重,才出现急性黄疸或精神软等严重症状。
肝炎根据病因,可简单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平常我们所说的肝炎多指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以下是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简单介绍。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是我们的重点防御对象。
病毒性肝炎—可防可治,关键措施为接种疫苗
非病毒性肝炎—早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脂肪肝:日益增多的“小胖肝”!部分脂肪肝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需要儿童健康饮食、充足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儿童期体重过大,腹围大和肥胖。
2、药物性肝损伤: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保健品都可能伤肝。务必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加药、换药、用偏方!
3、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需要儿童肝病专科医生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
4、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异常)、糖原累积症等,需要儿童肝病医生专科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
3
警惕!肝炎的“求救信号”
家长们要学会识别孩子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些表现都需要格外警惕:
小脸变黄了:皮肤和眼白发黄、小便发黄茶色、大便颜色变浅。这也是肝炎最重要和直观的提示。
精神不佳、胃口变小:如果孩子没精神、不爱玩,持续乏力,或是食欲欠佳、恶心、呕吐,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测肝功能。
肚子鼓鼓的:出现腹胀、腹部不适,可以检测肝功能和B超。
皮肤痒痒的:如果孩子出现皮肤瘙痒,需要注意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
生长迟缓:体重不增、发育落后于同龄人。
异常体征:肝区疼痛、腹部膨隆(肝脾肿大)、皮肤瘀斑、不明原因的出血倾向,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4
预防指南:如何保护孩子的肝脏?
首先要做好疫苗的查漏补缺,仔细核对孩子的疫苗接种本,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疫苗,及时进行补种。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妈妈,要注意阻断母婴传播,孕期按要求随访,必要时孕期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生产时务必主动如实告知医生,这样宝宝出生 12 小时内就能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有效阻断乙肝传播。
在用药方面,一定要遵医嘱,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的药物。
同时,要定期带孩子体检,这能帮助早期发现肝病,尤其是有肝炎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孩子,更要加强定期检查。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关键,多让孩子吃蔬菜水果,控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避免暴饮暴食;鼓励孩子多活动,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睡眠;饭前便后认真洗手,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戊肝);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5
如果孩子确诊肝炎,该怎么办?
一旦孩子确诊肝炎,家长请务必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肝病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同时,家长要避免过度焦虑,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自己也要调整好心态,和孩子一起积极面对。
常见误区
❌
孩子得肝炎一定会传染
只有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其有特定传染途径,一般日常生活方式,传染率极低,遗传性肝病或脂肪肝不会传染
❌
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
若新生儿已规范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乙肝感染妈妈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
儿童脂肪肝不用管,长大就好了
儿童脂肪肝同成人一样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需重视及积极干预。
守护孩子的小心肝,需要父母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值此世界肝炎日,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肝炎对儿童的威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肝炎的未来!
欢迎关注竞技宝app官方儿童肝病科,为孩子的肝脏健康保驾护航。点击下方卡片预约复旦儿科肝病科门诊
文字:李忠蝶
审核:谢新宝、方微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