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糊糊的空气、挥之不去的潮湿感……一年一度的梅雨季又来了!除了晾不干的衣服,你的皮肤也在默默“抗议”!湿热环境正是各种皮肤问题滋生的温床,快来看看哪些皮肤病容易在梅雨季“找上门”,又该如何应对?
虫咬性皮炎:痒!痒!痒!
元凶:蚊子、跳蚤、螨虫、臭虫等小虫子的“毒吻”。
表现:皮肤上突然冒出又红又肿的大包(风团疙瘩),奇痒难忍,有时还带点刺痛感。通常几天能消,但也可能反复发作。
危险信号(快就医!):
• 叮咬处肿成“大馒头”,又红又痛,甚至有灼烧感。
• 全身起大片疹子,伴随头痛、发烧、呼吸困难、甚至晕倒!(这是严重过敏,请立即就医!)
防虫止痒锦囊:
1. 环境清洁:定期给宠物驱虫,在墙角、床铺喷洒标识儿童可用的杀虫剂(注意安全)。
2. 物理防护:野外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睡觉挂好蚊帐,关紧纱窗。
3. 驱虫产品:合理使用标识儿童可用的驱蚊液、电蚊香。
4. 避开高危区:少去杂草丛生、花草茂密的地方玩耍或久坐。
5. 勤晒勤换:暴晒被褥、衣物,减少螨虫滋生;避免使用草编织品床垫。
真菌性皮肤病:脚气、手癣的“狂欢季”!
元凶: 真菌(最爱的就是梅雨季的闷热潮湿!)。
表现: 手脚出现小水泡、脱皮、糜烂、瘙痒难耐。严重时可能红肿疼痛,甚至引发细菌感染。
常见类型: 脚气(脚癣)、手癣、股癣、体癣等。
拒绝真菌,关键在“干”和“净”:
1. 保持干爽:勤换鞋袜,穿透气性好的鞋袜;洗脚后彻底擦干脚趾缝!
2. 严防交叉感染:
• 在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自带拖鞋或确认公用品已消毒。
• 绝不共用毛巾、洗脚盆、拖鞋等个人物品。
3. 早治传染源:家人或宠物有癣病,务必及时治疗,避免互相传染。
湿疹:瘙痒难耐,尤其“偏爱”宝宝
诱因: 湿热刺激、汗液浸泡(梅雨季完美踩中雷区)。
表现: 皮肤起小红疹、小水泡,剧烈瘙痒(夜间更甚!),抓破后可能流水、结痂。反复发作会让皮肤变厚、粗糙。孩子可能因瘙痒睡不好,甚至因皮肤外观产生自卑心理。
梅雨季湿疹护理要点:
1. 环境管理:房间勤通风,保持温度在20℃左右,湿度不低于40%(必要时用空调除湿)。
2. 皮肤保湿: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使用保湿剂(即使没发作时)。
3. 避免刺激:穿着宽松纯棉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出现这些情况,速去皮肤科!
• 皮疹反复发作、渗出明显,痒到影响生活或睡眠。
• 皮肤有化脓、黄色厚痂,甚至发烧(提示感染!)。
• 皮疹范围不断扩大。
• 任何让你担忧的严重或持续加重的症状。
梅雨季皮肤保卫战,记住九字诀:
防虫咬!抗真菌!护湿疹!
保持干爽清洁,远离潮湿闷热,出现严重症状别硬扛,及时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才能清爽舒适地度过这个雨季!快收好这份防护锦囊,转发给家人朋友吧!
潮湿的季节,别让皮肤替你“发霉”!
转发提醒身边人,做好防护,远离梅雨季皮肤烦恼!
皮肤科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点击下方卡片挂号预约
作者:皮肤科 窦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