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竞技宝app官方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父母在孕前的营养代谢失衡可能与一系列不良母婴健康结局相关,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早产、自然流产及神经发育障碍等。
该研究最新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基于我国聚焦孕前双亲关键营养素的大样本前瞻性健康人群队列—上海孕前亲子队列(Shanghai Preconception Parent-Child Cohort,SPCC)、由竞技宝app官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黄国英教授与严卫丽教授领衔开展。
“这是中国首次系统性地探究父母在孕前的一碳代谢营养代谢状态如何影响母子健康。”该研究通讯作者黄国英教授表示。
“我们此前基于SPCC队列于2022年在《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研究,首次证实母亲在围受孕期的红细胞叶酸水平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本项研究则将视角从叶酸拓展至整个一碳代谢网络的平衡状态,以及与7种母婴疾病结局的关系。这些发现为理解母婴疾病的早期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中国当前日益重视母婴健康和将孕前保健纳入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为母婴重要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一级预防开辟了新的方向。”
全球范围内不良妊娠结局影响高达20%的新生儿,其负担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为显著。虽然一碳代谢相关营养素—如叶酸、胆碱和维生素B12——被认为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但此前尚无研究在同一人群中系统评估其与多种疾病结局的前瞻性关联。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SPCC队列经过科学设计分析了171位母亲和119位父亲在孕前采集的血液样本中22种一碳代谢相关代谢物,涵盖先天性心脏病(CHD)、极早产/非常早产(VEPT)、自然流产(SPL)、川崎病(K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子痫前期(PE)共7种母婴疾病结局。所有病例组均匹配了一个年龄和体重指数相近的共享对照组。
“这种多事件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是本研究的一大特色。”论文第一作者、妇幼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严卫丽教授表示。
“在同一队列中研究一种共同暴露因素(即一碳代谢)与多个早期生命疾病结局之间的关联,有助于直接比较代谢物对不同结局的效应强度,识别潜在共享的生物通路。这是传统的单病种研究难以实现的。”
研究共发现13种代谢物与至少一种疾病结局存在关联,主要发现包括:
• 胆碱代谢受损:孕妇胆碱水平较低与VEPT、KD、GDM和PE相关;父亲甜菜碱升高则与CHD和ASD相关;
• 甲基化能力下降:父母SAM/SAH比值较低与VEPT风险升高相关;
• 维生素B12功能不足:父母甲基丙二酸(MMA)升高见于ASD、CHD子代及VEPT或PE的孕妇;
• 氧化应激与硫代谢紊乱:孕妇GSSG、半胱氨酸、胱硫醚和牛磺酸水平变化分别与VEPT、SPL、KD、GDM及PE显著相关。
在所有结局中,子痫前期(PE)显示出与一碳代谢紊乱最显著的关联。
▲Fig. 1. Associations of OCM metabolites in preconception mothers and fathers with maternal and offspring diseases: weighted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cluster-robust standard error (main analysis). Values are log-scaled odds ratios. Age and preconception body mass index were adjusted as covariates. AS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H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GDM: gestational diabetes; KD: Kawasaki disease; OCM: one-carbon metabolism; PE: pre-eclampsia; SPL: spontaneous pregnancy loss; VEPT: very and extremely preterm birth.
“我们历时10年建设的大规模上海孕前亲子队列(SPCC)是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条件。我们才刚刚开始揭示孕前营养如何通过复杂代谢途径影响妊娠及子代结局。
研究团队强调,尽管初步结果具有启发意义,但应谨慎解读。“本研究为小样本的探索性研究,需要更大规模研究进行验证,但我们的发现支持了一个不断增强的共识:孕前营养健康是影响母婴健康的关键窗口期,且多种营养的平衡至关重要。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生成假设而非直接形成临床建议。”研究团队大样本的验证研究结果也将陆续发表。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孕前健康管理和出生缺陷防控的政策举措,本研究团队将为为制定未来的营养指南与生育人群靶向筛查策略提供有价值的证据。